[转]我和孩子读论语的一点体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老师通常按字面意思给孩子们讲:学过的知识要常常复习,不也快乐吗?可是孩子们怎么说呢? 女儿从学校回来说:爸爸,孔老夫子骗人啦,我们经常复习,但是觉得很难过,不快乐呀。 我说:孔老夫子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以来公认的大乘至圣先师,是圣人。圣人是什么人?圣人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圣人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说诚实语。孔老夫子不会说错,也不可能欺骗我们。 孩子说:那么就是我们会错意了? 我说:是的,孩子。其实孔子说的是:你们要不断的学习呀,不要间断,要坚持下去,一开始你不会不要紧,不要着急呀,不要放弃呀,总有一天,你学会了,你通达了,你会无比的快乐啊! 孩子又问了:我学习起来有很多时候就是觉得烦啊,累啊,困啊,就是不快乐啊,我哪一天能体会到乐啊?孔子还是讲假话吧? 孩子说:是的。 我说:这就是了。学习同理。还记得你一年级练字吗?我让你每天写50个“狗骨头”,你不愿意写呀,我强制让你坚持了下去,有一天你跑来跟我说,爸爸,我会写了,我觉得很高兴。学习过程中,你越是不懂越是不会越要坚持下去,等你对学习的认识突破了原来的局限,到达了一个新高度新境界,你就会豁然开朗,浑身舒服自在。就好比说你做一道奥数题,一开始做,做错了,你不放弃,始终在琢磨他,日思夜想,有一天你自己想明白了做出来了,你高兴不? 孩子说:高兴呀!觉得数学很好玩,有兴趣,特别喜欢做题。 我说:对咯,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之后的“不亦说乎”!马克思在唯物辩证法里面说‘量变到质变’,我以前也想不通不理解,现在对应起孔老夫子所说,相互印证,我就明白了,中外古今的圣贤之人,说法虽然不同,但内涵的道理一样的,学而时习之就是量变积累的过程,而不亦说乎的境界就是质变,是质的飞跃。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静定的功夫,身心沉浸在定中,没有外物烦恼,怎么会不乐呢?我们上大学时有一位教授,他说他在实验室能坐上十八个小时来做实验,他还说这十八个小时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现在我也能理解这位老师所说,学习进入“定”的境界是没有苦只有乐的。 你看到过铁匠打铁吗?(在电视上看见过),铁匠挥舞沉重的铁锤,不断的敲打一块烧红的铁,他不累,他身心放松,高兴着呢,他知道一把锋利的宝刀即将诞生。你姥姥眼睛腿脚都不太利索,还在坚持每天诚心诚意的拜佛念佛,她不累她不苦,她乐着呢,她知道她离伟大的佛陀更近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学习一开始,没有几个人乐意天天学天天练的,总会觉得苦和累。《摔跤吧,爸爸!》你看过了,世界冠军看似荣耀无比,它是用每天四点起床,每天十几小时的长期艰苦训练得来的。 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孔老夫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给各行各业的学子们说的真理,无论你学什么,做什么,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放弃,总有一天会有静定的功夫,体会那种身心宁静的乐趣! 这是我跟孩子一起读论语的一点粗陋的知见,分享给天下父母和学子,欢迎批评指正。 |
- 网站不保存也不销售相关资源,对资源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 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
- 本站消费所需【爱心】可以通过分享自有的资源来获得或通过捐赠一定的站点服务器维护费用获得。
早教365 » [转]我和孩子读论语的一点体会